微生物发酵法生产利巴韦林的初步研究
2007-11-22 23:25:12   来源: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评论:0 点击:

利巴韦林(ribavirin,1),化学名为1-β-D-呋喃核糖基-1H-1,2,4-三唑-3-甲酰胺,为广谱抗病毒药,临床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小铁腺病毒肺炎、病毒性肝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急性角膜炎、结膜炎、流行性出血热和带状疱疹等[1]。目前主要有化学合成[2]、酶法合成[3]和发酵合成[4]等方法生产1,其中发酵法在国内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在鸟苷(guanosine,2)生物合成途径的基础上利用其补救途径中的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urine nucleosidephosphorylase,3),催化2生成核糖-1-磷酸,再与前体物1,2,4-三唑-3-甲酰胺(1,2,4-triazole-3-carboxamide,4)反应合成1。

本研究主要考察4、MnSO4、温度、pH及培养基装量对1生物合成的影响。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与试剂
Agilent1100型液相色谱仪(安捷伦公司);SBA-40C型葡萄糖-谷氨酸分析仪(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
1(江苏诚意药业有限公司,纯度98%);4(湖北志诚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纯度99%)。
1.2 菌种与培养基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TM903(本院代谢工程研究室诱变选育获得并保藏)。
斜面培养基/g·L–1:葡萄糖5,谷氨酸钠5,氯化钠2.5,蛋白胨1.0,酵母膏1.0,琼脂20;pH 7.0~7.2。121℃灭菌20min。种子培养基/g·L–1:葡萄糖25,谷氨酸钠6,蛋白胨8,酵母粉1.2,玉米浆1.5,NaCl 2.0,尿素3;pH 7.2。121℃灭菌10min。
发酵培养基/g·L–1:葡萄糖160,谷氨酸钠1.5,豆饼水解液35,药用酵母粉20,(NH4)2SO410,MgSO4·7H2O 4,K2HPO4·3H2O 6,MnSO4·H2O0.005,FeSO4·7H2O 0.02,CaCO3 20(140℃灭菌4h);pH7.0,121℃灭菌15min。
2 方法与结果
2.1 培养方法
种子培养:取一环生长良好的TM903菌株接入装量为25ml/500ml摇瓶的种子培养基中,37℃振荡(160r/min)培养8~10h。发酵:以10%接种量接种于500ml装有不同量培养基的圆底三角瓶或挡板三角瓶中,37℃振荡(220r/min)培养60h,发酵结束后加水定容至原体积,取样测定1含量。
2.2 分析方法
菌体吸光度:用蒸馏水将发酵液稀释20倍(培养基中添加碳酸钙的体系用0.2mol/L盐酸稀释20倍),摇匀,于620nm测定吸光度D620。
1:HPLC测定。色谱条件:色谱柱Kromasil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水(4∶96),检测波长207nm,流速0.8ml/min。发酵液和1的色谱图见图1。残糖:采用葡萄糖-谷氨酸分析仪测定。
 

2.3 4添加量及添加时间的确定
4是合成1的前体物,其在培养基中的添加会影响1的积累,结果见图2。由图2可见,4的最佳添加量为10g/L,最佳添加时间是24h。若添加过早或过多,将会抑制菌体的生长,降低3的表达量,且不利于2的积累,从而
导致1产量降低;添加过迟或过少,将不能充分地起到前体诱导效应而合成1。
2.4 各因素对1合成的影响
2.4.1 MnSO4对1合成的影响
Mn2+可引起细胞形态变化,若适度控制培养基中Mn2+的含量,可改变细胞膜的渗透性,使3不断向胞外分泌;若Mn2+含量过高,则会抑制3向培养基的分泌[5]。据此研究了MnSO4的添加量及添加时间对1发酵的影响,结果见图3a。由图3a可见,在24h添加10mg/L MnSO4时菌体生长条件最佳,3表达量最大,发酵液中1产量可达

 

4.92g/L。当MnSO4添加过早时将抑制2的积累,添加过多则抑制3的胞外分泌,均导致1积累量减少。
2.4.2 温度控制对1合成的影响
据报道[6],3的最适温度为65℃,因此考察了温度控制方式对1生成的影响。采用了4种温度控制方式:A—37℃恒温发酵;B—0~24h于37℃恒温发酵,24h后升温至48℃;C—0~24h于37℃恒温发酵,24h后每12h升高4℃;D—0~24h于37℃恒温发酵,24h后每6h升高2℃。结果见图3b。由图3b可见,方式D效果最佳,1能保持长时间的积累。而方式B和C由于温度提高幅度较大,菌体急速生长,提前进入衰亡期,前体物2积累量过少,导致1产量较低。
2.4.3 pH对1合成的影响
在菌体生长过程中,由于消耗葡萄糖产生的少量酸性中间代谢物会降低发酵液pH,影响菌体的正常代谢,从而影响发酵液中目的产物的积累。为防止发酵液中pH显著变化,可向培养基中添加化学缓冲体系或碳酸钙来调节发酵液pH[7]。由于在合成过程中需要磷酸盐参与代谢,因此,本研究比较了向培养基中添加磷酸缓冲液和碳酸钙对1积累的影响,结果见图3c。由图3c可见,添加磷酸缓冲液的发酵液pH在6.8~7.0内变化,且1产量较高。而添加碳酸钙的发酵液在发酵中期pH约为6.4,因碳酸钙与发酵液中酸性物质反应产生CO2,过量的CO2抑制菌体的糖代谢和呼吸[7],从而导致产物1的积累量较少。因此采用磷酸缓冲液来控制发酵pH效果较佳。

 

2.4.4 培养基装量对1发酵的影响
在菌体生长阶段需氧量较高,但随着发酵进入1合成阶段,2进一步转化合成1过程中不需要NAD(P)H[3],即不需要太高的溶氧。因此,在发酵过程中适当控制溶氧以满足生产菌的需求,以提高发酵产量。摇瓶发酵时,培养基的装液量与摇床转速基本上可以反映瓶内的溶氧水平。装液量越少,转速越大,则溶氧越好。据此,研究了发酵培养基装液量对1发酵的影响。
在500ml圆底三角瓶和带有挡板的三角瓶中分别装入20、25、30、35ml发酵培养基进行发酵,60h后测定发酵液中1含量,结果见表1。

 

由表1可见,挡板三角瓶的培养结果优于对应的圆底三角瓶,而同种三角瓶的装液量为25ml时1产量最高。
综上所述,1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在发酵培养到24h时添加10g/L 4和10mg/L MnSO4,此后每6h升温2℃,采用磷酸缓冲液调节控制pH,并采用装液量为25ml/的500ml挡板三角瓶于转速220r/min的摇床培养。从发酵0h起,每12h取样,测定各时间点的pH、菌体浓度、还原糖和1产量等发酵参数,绘制摇瓶发酵过程曲线,结果见图4。

由图4可见,TM903菌株在培养液中生长迅速,延滞期较短;在对数生长期,菌体生长较快,葡萄糖被迅速利用,pH缓慢下降;进入产物合成期即24h后,菌体浓度增加较慢,pH变化不明显,葡萄糖继续被消耗,1大量积累;在60h时1的浓度最高,为5.11g/L;在60h后,菌体开始自溶,残糖浓度为0,pH已经回升,发酵液中1的浓度逐渐降低。
3 讨论
枯草芽孢杆菌TM903培养24h时,添加适量的4以起到底物诱导效应;适时限量添加MnSO4有利于发酵过程中关键酶3及目的产物分泌至细胞外;添磷酸缓冲液可控制发酵过程中pH的变化,并提供1生产过程中所需的磷酸基团;逐步提高发酵温度有利于3催化能力的发挥,保证菌体正常代谢;发酵过程属于好氧发酵,为满足菌体生长及产物积累的需要,需适当控制氧的供给。
通过对微生物发酵法生产1的工艺条件进行研究,有望填补国内发酵法生产1的空白,同时为发酵法生产其它核苷类药物的研究提供参考。但由于利用发酵法生产1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发酵水不高,距工业化生产还有较大距离。应进一步对枯草芽孢杆菌TM903进行菌种改造,提高其体内3的表达能力。

 

相关热词搜索:利巴韦林

上一篇:过滤前空气温度控制
下一篇:企业实施GMP应抓好的几件工作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