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二次发酵技术
2007-03-16 23:20:53   来源:佚名   评论:0 点击:

培养料二次发酵,可使得以稻草、牛粪为主料栽培的蘑菇生物转化率达45%~50%,较原先一次发酵法栽培的蘑菇产量提高3成,甚至更多。现介绍如下:
    一、培养料的营养配比
    在拟定培养料配比时,碳氮比值要掌握在32∶1左右,也可按总料的干重含氮量控制在1.55%计。若堆制前培养料中含氮量低于1.4%或高于1.70%,则影响蘑菇菌种的萌发和菌丝的生长。由于堆制过程中氮素会部分流失,实际生产中氮素的添加量要比上述理论的数值稍大。参考配方:稻草2000千克,牛粪800千克,豆饼50千克,碳铵50千克,尿素25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碳酸钙50千克,石灰25千克,总料量约3050千克,适合栽培面积120平方米的菇房。
    二、前发酵
    1.前发酵的时段
    前发酵时间为11~13天,时间的长短视稻草的质地而定。一般步骤:第4天第1次翻堆,第7天第2次翻堆,第10天第3次翻堆,第12天进料。
    2.前发酵的程序
    建堆,加碳酸钙、氮肥全部(或大部分)、过磷酸钙50%、石灰、水,4天后第1次翻堆,调水,剩下的氮肥(碳铵),加入轻钙50%、过磷酸钙50%、石灰,3天后第2次翻堆,调水,再加轻钙50%、石灰,经3天进行第3次翻堆,然后调水,加石灰,2天后进料。
    3.前发酵翻堆方法
    翻堆的要领应掌握把料堆的最里层和最外面的干燥层翻拌到中层、将中层翻拌到里层和外层的原则,同时拌入添加的辅料。
    三、后发酵
    1.菇房要求
    选择室外的田地或闲地,50平方米建一个标准化菇房,用竹或木做柱杆,覆盖塑料膜,外遮盖稻草,顶为人字形,菇房内设2排床架,每排5层,床面12平方米(1.5×8米),栽培面积120平方米,5个标准化菇房联体相通,总栽培面积600平方米,菇房南北向,2个房门,房顶设10个活动的拔风筒。
    2.加温设备
    每5个标准化联体菇房外的中间建1个简易土灶,离菇房垂直1.5米,53加仑汽油桶改装的简易蒸汽发生器5个,煤块500千克,用直径10厘米的塑料筒拉成蒸汽通管5条,连接汽油桶,通到菇房的不同位置。
    3.进抖、自热
    前发酵料搬入菇房,集中堆入在2、3、4中间3个层架上。腐熟程度相对较高的,放在第2层,料偏生的调足水后堆放在第4层。进料堆放后,密闭菇房,发酵料内产生自热,一般气温在25℃左右,自热20小时后,料温和菇房空间温度会达到50℃。
    4.巴氏消毒
    最好使自热达50℃的时间落在上午12时左右,马上强火加热通蒸汽,使料温达58~60℃,保持10小时。巴氏消毒后,打开菇房门和排气筒进行换气,使新鲜的空气进入房内,当中层料温降到50℃,保持3~6天,培养放线菌等有益微生物。时间的长短,视前发酵原料的腐熟程度而定。
    5.整理床料
    有益菌培养后,菇房进行通风换气,室内温度降到28℃以下,人员方可进入,把集中堆放的发酵料,整理在每个层架上,对局部偏干的料,洒少许石灰水。
    四、注意要点
    1.前发酵时间不能太长
    前发酵时间太长,前发酵料过分腐熟,再经过后发酵,放线菌等有益微生物大量繁殖,营养损失多,后劲不足,产量低。一般前发酵时间不超过14天。
    2.氮素加入不能偏迟
    前发酵时,如果尿素、铵盐等氮素加入太迟,会造成后发酵氨基化不彻底而出现氨害。因此,前发酵建堆时,氮肥应全部加入,或至少加入总量的一半以上,剩下的在第1次翻堆时全部加完。
    3.测温要准确
    菇房室内空间温度和后发酵的培养料温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巴氏消毒和有益菌的培养时,应测定料温而不是菇房空间温度。上下层培养料温度往往并不一致,一般测定中层料温,巴氏消毒时上层料温不得超过63℃。且巴氏消毒后要让新鲜空气进入菇房。
    4.注意安全
    后发酵期间,原则上人员不得进入菇房,测定温度应把温度计绑在细竹末端,穿入房壁塑料膜后,迅速取出,然后测定。

相关热词搜索:蘑菇 二次发酵

上一篇:乳酸菌饮料中乳酸菌的微生物学检验
下一篇:花生四烯酸发酵制配方法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