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青霉产碱性脂肪酶发酵条件的研究
2008-05-24 11:15:41   来源:饲料工业   评论:0 点击:

对扩展青霉PE51.1菌产碱性脂肪酶的培养基配方和摇瓶发酵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组成为(g/l):黄豆粉40、玉米淀粉10、糊精10、橄榄油10、(NH4)2SO4 10、NaNO3 5、FeSO4·7H2O 0.1、K2HPO4 3、CaCO3 5;最佳发酵条件为:装液量30ml(250ml三角瓶)
脂肪酶是一种特殊的酯键水解酶,它可作用于甘油三酯的酯键,使甘油三酯降解为甘油二酯、单甘油酯、甘油和脂肪酸。与化学催化剂相比,生物脂肪酶具有更广泛的作用pH值和作用温度,高底物专一性、区域选择性或对映选择性,广泛应用于油脂、食品、香料、化妆品、医药、皮革等领域中。
    目前,已发现至少有65个属的微生物产生脂肪酶,不同微生物来源的脂肪酶其组成成分、理化特性各有不同。由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a)产生的脂肪酶,其最适作用pH值为9.5~10.5,称为碱性脂肪酶(Alkaline lipase)。把碱性脂肪酶作为助洗剂添加到洗涤剂中,不但能与洗涤剂中的表面活性剂有很好的配伍性,而且能提高洗涤剂的去污能力。碱性脂肪酶本身无毒性,且能被生物完全降解,对环境无污染,是当今消费者追求的绿色添加剂。
    本文对从实验室保藏菌种中筛选得到的一株产碱性脂肪酶活性较高的扩展青霉菌株PE51.1的发酵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为进一步研究碱性脂肪酶的发酵生产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种
    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 PE51.1菌株,从生物工程实验室保藏菌种中筛选得到。
1.2 培养基
    种子培养基:黄豆粉10 g/l、葡萄糖10g/l、玉米淀粉10g/l、柠檬酸钠1g/l 、NaNO3 5g/l 、K2HPO4 5g/l、FeSO4·7H2O 0.06g/l, 自然pH值;发酵基础培养基:黄豆粉60 g/l、玉米淀粉10g/l、葡萄糖10g/l 、NaNO3 5g/l、FeSO4·7H2O 0.1g/l、K2HPO4 3g/l 、CaCO3 5g/l ,自然pH值。
1.3 培养方法
    种子培养条件:26℃、150r/min、装料量30ml(250ml三角瓶),振荡培养60h;发酵培养条件:26℃、150r/min、接种量约为4%,装料量50ml(250ml三角瓶),振荡培养114h。
1.4 分析方法
    菌体生物量的测定:发酵液经适当稀释,用721分光光度计在600nm波长处测定其浊度,以OD610表示。
    发酵液pH值的测定:pHS-3C精密酸度计测定。
    脂肪酶酶活的测定:NaOH电位滴定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碳源的影响
    分别用1%和2%的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玉米淀粉和糊精为单一碳源;1%玉米淀粉+1%糊精及2%玉米淀粉+2%糊精为复合碳源,代替原始发酵培养基中的碳源;以1%玉米淀粉+1%葡萄糖的发酵培养基为对照组,培养PE51.1菌114h后测定发酵液的酶活,其产酶结果如图1所示。
    由图1可以看出,单一碳源的种类和添加量对PE51.1菌发酵产酶活性影响不大,以添加1%糊精时产酶活性最高;复合碳源优于单一碳源,以添加1%玉米淀粉+1%糊精时产酶活性最高。说明糊精更易于被PE51.1菌利用,玉米淀粉中含有多种细胞所需要的生物素,最适合PE51.1菌生长和产酶,因此,确定1%玉米淀粉+1%糊精为PE51.1菌发酵产酶的最佳碳源。

2.2 氮源的影响
    以1%玉米淀粉+1%糊精为碳源,用不同的氮源代替黄豆粉,单一氮源在培养基中的添加量均为6% ,复合氮源的添加量分别为5%黄豆粉+1%硫酸铵,4%黄豆粉+1%硫酸铵+1%橄榄油,以添加6%黄豆粉时的情况为对照组,PE51.1菌发酵产酶试验结果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复合氮源明显优于单一氮源,在复合氮源基础上添加橄榄油后,PE51.1菌产酶活性更高。说明橄榄油的添加对PE51.1菌产酶有促进作用。所以确定最佳氮源配比为4%黄豆粉+1%硫酸铵+1%橄榄油。
2.3 装液量的影响
    以1%玉米淀粉+1%糊精为碳源,4%黄豆粉+1%硫酸铵+1%橄榄油为氮源,改变250ml三角瓶中培养基的装液量,进行发酵产酶试验,结果如图3所示。
    由图3可以看出,装液量对产酶有一定影响,说明通气量(通气量与装液量正相关)是PE51.1菌发酵产酶的重要影响因素。装液量为30ml时产酶活性最高,因此确定250ml三角瓶中最佳装液量为30ml。

2.4 接种量的影响
    在上述最佳碳源、氮源和装液量下,改变种子液的接种比例,发酵培养一定时间后测定酶活,结果如图4所示。

    由图4可知,接种量对PE51.1菌产酶活性有显著影响,其中以3%接种量为最佳。结合试验观察分析原因,可能是接种量过小时,菌体生长缓慢,发酵延迟;接种量过大时,菌体迅速生长并聚集成球,使发酵液通风恶化,从而影响产酶,因此得到最佳接种量为3%。
2.5 培养基初始pH值的影响
    在上述试验条件下,改变发酵培养基的初始pH值,发酵培养PE51.1菌114h后测定酶活,结果如图5所示。
    由图5可以看出,发酵培养基的初始pH值对PE51.1菌发酵产酶影响最为显著,原因可能是初始pH值过低不利于菌体产碱性脂肪酶,而过高则对脂肪酶的产生有抑制作用。培养基的初始pH值在8.5时产酶活性最高,即发酵培养基最佳初始pH值为 8.5。

2.6 发酵温度的影响
    在上述试验条件下,在不同的摇瓶发酵培养温度下进行发酵产酶试验,结果如图6所示。
    从图6可以看出,发酵温度对PE51.1菌产酶有较大影响,28℃时产酶活性最高,因此确定最佳摇瓶发酵温度为28℃。

2.7 摇床转速的影响
    采用上述试验条件,改变摇床转速进行发酵产酶试验,结果如图7所示。
    由图7可以看出,随着摇床转速的增大,PE51.1菌发酵产酶的活性逐渐增高,这进一步验证了通风量(通风量与转速相关)对PE51.1菌发酵产酶的显著影响。当摇床转速太小时,菌体易聚集成球,通风恶化,使产酶下降;随着摇床转速的增大,培养基通风得到改善,脂肪酶产量增加。虽然在摇床转速为250r/min时发酵产酶活性为最佳,但考虑到摇床转速在150~280r/min的范围内,其产酶活性相差不是很大,而且摇床转速过大时,发酵培养液摇动太剧烈,容易溢出摇瓶,造成污染,影响发酵产酶,所以确定最佳的摇床转速为150r/min。

2.8 验证试验
    结合以上实验结果,在最优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下对PE51.1菌进行发酵培养,并测定发酵液的产酶活性,验证优化效果。共做了三个平行试验,结果PE51.1菌平均最高产酶活力可达20.83U/ml。
3 结论
    通过对碱性脂肪酶产生菌PE51.1发酵培养基组成及发酵条件的探索,得到了较优培养基组成为(g/l):黄豆粉40、玉米淀粉10、糊精10、橄榄油10、(NH4)2SO4 10、NaNO3 5、FeSO4·7H2O 0.1、K2HPO4 3、CaCO3 5。最佳发酵产酶条件为:装液量30ml(250ml三角瓶),接种量3%,起始pH值8.5,温度28℃,摇床转速150r/min。在此条件下,PE51.1菌的最高产酶活力可达20.83U/ml。
    通过该研究PE51.1菌发酵产生碱性脂肪酶的活力得到了较大提高,但与有关报道的高产菌株相比,PE51.1菌的产酶活力还是比较低的。该研究只是为进一步研究碱性脂肪酶的发酵生产提供了可靠参考。通过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橄榄油可以提高PE51.1菌的产酶活力这一现象推测该菌产生的脂肪酶可能为诱导酶,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通过添加不同的诱导物来提高发酵产酶活性,也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技术选育高产菌株,以期得到接近或达到工业化生产的碱性脂肪酶产生菌。

相关热词搜索:青霉 碱性脂肪酶

上一篇:与细胞凋亡相关的蛋白酶研究进展
下一篇:植物源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研究现状

分享到: 收藏
频道总排行
频道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