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子实体组织部位分离及培养条件对影响杏鲍菇菌丝体生长试验
2007-12-18 23:52:52   来源:食品与发酵工业   评论:0 点击:

 【摘 要】 杏鲍菇是一种市场前景非常广阔的珍稀食用菌,为了确立杏鲍菇高产栽培技术,通过比较不同培养条件试验证明:组织分离培养母种时,菌柄的组织块、菌盖与菌柄交界处的组织块菌丝比柄基组织块长势强;杏鲍菇菌丝生长适宜的温度范围为20~28℃,最适温度为25℃;pH值适宜的范围为4.0~9.0,最适合pH值为5.0~7.5 ;培养基含水量适宜的范围为60~70%,最适含水量为60%。
  【关键词】 杏鲍菇;组织分离;菌丝体;


引言 

  食用菌是一类可供食用的大型真菌,在国际上被誉为“植物蛋白的顶峰”、“无公害的绿色蔬菜”、“自然食品”等。它不仅富含蛋白质、维生素,而且含有生理活性物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食品由动物蛋白逐渐扩大到植物蛋白,菌物蛋白,食用菌的栽培和生产日益受到重视,发展越来越快。目前,在人工栽培的食用菌种类当中,高档、珍稀的食用菌种类少,产量低,缺乏优质、高产,因此科研、生产上需不断实践总结经验提高生产技术。

  杏鲍菇学名Pleurotus eryngii (DC.exFr)Quel,因其野生条件下主要发生于伞形花科(Umbelliferas)刺芹属(Eryngium),刺芹(Eryngium campestr)枯死的根茎及周围土层中,故又称刺芹侧耳。分类学上隶属真菌门,真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1,2]。台湾省和福建省根据该菇食之具有杏仁的香味,菌肉肥厚,菌柄粗壮,质地脆嫩称为杏仁鲍鱼菇,简称杏鲍菇,美誉为“平菇王”。


  杏鲍菇原产于欧洲南部,非洲北部和中亚地区高山、草原及沙漠地区,我国四川、青海、新疆也有分布,是一种极宝贵的种质资源。杏鲍菇营养丰富,粗蛋白含量为20%,粗脂肪含量为3.5%,符合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食品要求。杏鲍菇氨基酸已测定17种,总量达15.85%,其中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42.0%。矿物元素含量也很丰富:钙含量为142.4ug/g,镁含量为1214.3ug/g,此外还含有铜、锌、锰、铁、钾、磷等元素,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钙、镁含量特别高,是猴头菇钙含量的7.1倍,姬松茸钙含量的6.6倍。药用可提高免疫功能,有抗癌、降血脂、润肠胃、美容的效果[3],可促进人体对脂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胆固醇的溶解,是老年人和心血管疾病下肥胖症患者理想的营养保健品,极受国外消费者欢迎。

    法国、意大利、印度都先后进行过杏鲍菇的栽培研究。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种栽培,目前,已有18个县投入小批量生产,年产量约1910吨,鲜菇极受市场欢迎[4]。当前国际市场上价格较高,约为平菇、金针菇的3倍,真姬菇、滑菇的2.5倍,灰树花的1.5倍。

  目前我国生产的杏鲍菇主要用于出口,供不应求,市场前景很好,我国九十年代后期才推广栽培。我们通过子实体不同部位组织分离,不同培养条件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试验研究更好的栽培技术,以期达到降低成本,提高菇质水平,为我国的杏鲍菇走进百姓生活,打入国际市场提供条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试菌株  引自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食用菌实验室。供试菇体:由该栽培场上选菇。

1.1.2 供试基础培养基

  (1)PDA综合培养基,即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蛋白胨4g,磷酸二氢钾3g,硫酸镁1.5g,复合VB2片,琼脂20g,水1000ml,pH自然。

  (2)栽培种培养基:棉籽壳78%,麦麸15%. 玉米粉5%,石膏粉1%,石灰1%。

1.2 方法

1.2.1 不同子实体组织部位分离培养菌种试验   
 
  培养基制备:将PDA综合培养基分装180mm18mm型号试管,装量为试管长度的1/3,加硅胶塞,常规高压灭菌,倒斜面,冷却后备用。

  杏鲍菇的选择:组织分离技术培育杏鲍菇菌种,种菇的选择要慎重。应选代表该品种原有遗传特性的杏鲍菇个体,以长势好、菇形完整、刚进入成熟初期为标准。

  种菇的处理与消毒:将挑选好的杏鲍菇去掉杂质,放置1-2小时,使菇体失去多余的水分,因为菇体含水量过大,不易分离成功。然后用75%的酒精对菇体表面进行消毒。

  分离与移接:将杏鲍菇种菇和母种培养基连同分离用的工具和用品一同放入超净工作台上,用紫外线消毒30分钟后开始操作。

  将分离用的摄子、手术刀在酒精灯焰上灼烧至发红,冷却后用摄子夹住菌柄中部置酒精灯上旋转烧烤菇体1min,以杀死表面杂菌。然后用灭菌手术刀,分别在菇体的菌柄基部、中部、菌盖与菌柄交界处中心组织切割成似黄豆粒大小块,用无菌镊子夹取组织块分别放入斜面培养基内。

  不同组织块各接5支。接入组织块后的试管置25C恒温箱黑暗培养,每天定时观察、记录组织块在培养基内的定植萌发及菌丝生长情况。

1.2.2 不同培养条件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1)温度试验 供试基础培养基1,常规方法灭菌,制平板,用灭菌的打孔器接种一块6mm2的活化菌丝,每个处理5次重复,分别放入5、10、15、20、25、31、34C的恒温培养箱中,黑暗条件培养。每个温度梯度控制在0.5C之间。

  (2)pH试验  供试基础培养基1中,用浓度为0.1mol/L NaOH或浓度为0.1mol/LHCL调基础培养基pH值,采用PHS—2C型酸度计测定,pH值分别为4.0、4.5、5.0、5.5、6.0、6.5、7.0、7.5、8.0、8.5、9.0,共11个处理,每个处理5次重复。灭菌后测得培养基pH值降低0.5左右,但仍以最初调取的pH值作分析,25℃的恒温培养箱中黑暗条件培养。

  (3)培养基含水量试验  栽培种培养基2中(原料为自然干料,测定其含水量为9.28%)以公式(9.28%+X)/(1+X)=含水量为准,按1kg原料分别添加X升不同重量的水分,将培养料配成含水量分别为40%、50%、60%、70%、80%五个处理,装于250ml罐头瓶,126C高压蒸汽灭菌2h,每个处理9次重复,接种后放置在25℃恒温箱中黑暗培养。

  (4)调查项目及方法  菌丝生长速度:温度和pH值试验,接种培养12d,测量一次菌落直径(培养皿底部贴坐标纸)菌丝生长速度=[(菌落直径―6)/2]/12,单位是mm/d;培养基含水量试验,于接种第12d、24d测量菌落长度(在瓶壁贴坐标纸),计算菌丝生长速度。

    观察菌丝颜色:分3级,灰白、白、雪白。

    观察菌丝密度:分3级,稀疏、较浓密、浓密。

    记录菌丝生长期:开始萌发的时间至菌丝满瓶时间。

    黑头孢子梗数:分3级,少、较多、多。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子实体组织部位分离培养结果

     杏鲍菇子实体不同部位组织块在培养基内菌丝生长情况,见表1,结果表明:柄中和菌盖与菌柄交界处组织块菌丝生长势强于柄基部组织块菌丝。


表1  子实体不同部位组织块在培养基内菌丝生长比较


2.2不同培养条件对菌丝体的影响

2.2.1 温度对菌丝体生长的影响(表2)

试验表明,25℃左右是杏鲍菇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


2.2.2  培养基pH值对菌丝生长的影响(表3)

   
试验证明,在pH5.5~7.5杏鲍菇菌丝生长最好。

2.2.3  培养基含水量对菌丝生长的影响(表4)

   
 从表4表明,在试验的条件下,培养基含水量60~70%效果较好。


3 小结与讨论

3.1 组织分离培养母种

  杏鲍菇子实体不同部位组织分离菌丝在同一培养基内的生长速度及长势存在一定的差异,柄中和菌盖与菌柄交界处组织块菌丝生长势强于柄基部组织块菌丝,前者菌丝长满斜面试管比后者缩短2.5d,通过本次试验研究,建议从事栽培该菇的厂家和菇农,在采用菇体组织分离培养母种时,考虑菇的品种同时注意组织分离部位,但菌丝长得快不等于产菇力强,应用各部分得的母种进行制种栽培比较才能确定,仍需进一步研究。

3.2 培养条件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温度试验的结果表明,杏鲍菇菌丝生长的适宜范围为20~28℃,在25℃生长速度可达峰值,与其它参考资料一致。34℃条件下培养的接种块没有萌发,10d后死亡,说明杏鲍菇菌丝生长温度的上限为34℃以下。但是在31~34℃之间还应试验2点,才能确定菌丝生长的上限温度。5℃条件下培养的菌丝没有萌发,但也没死亡,生长的下限温度应为10℃,把在5℃不用萌发和10℃生长极慢的菌丝放在25℃的恒温箱中,很快恢复正常生长。

  培养基pH试验结果表明,菌丝能生长的pH值范围为4.0~9.0,最适合5.0~7.5,说明杏鲍菇菌丝生长的pH值范围较宽,但在偏酸性条件生长的较好,可见是喜酸性菇类。

  培养基含水量试验表明,杏鲍菇菌丝生长比较适宜的培养基含水量范围为60~70%,最适宜为60%,水量偏低会使产量降低,但含水量超过70%则菌丝生长缓慢,易污染杂菌。

参考文献
[1]郭美英,胡昭庚,曾长华,等.名贵食用菌栽培[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2]黄年来.优质食用菌—杏鲍菇及其栽培[J].江苏食用菌,1995,16 (1):2-3.
[3]颜明娟,江枝和,蔡顺香.杏鲍菇营养成分的分析[J].食用菌,2002 (2):11-12.
 [4]黄年来.一种市场前景看好的珍稀食用菌—杏鲍菇[J].中国食用菌,1998,17(6):3-4.

 

相关热词搜索:糖蜜 酒精

上一篇:食用仙人掌醋酸发酵饮料的工艺研究
下一篇:食品中大肠菌群两种测定方法的比较

分享到: 收藏